close

博客來精選推薦族群與國家: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(1683-1973)



博客來旅遊好書

族群與國家: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(1683-1973)





族群與國家: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(1683-1973)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余秋雨說過

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

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

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

閱讀使我感到快樂

我相信書籍不分好壞

都能從中學習到知識甚至是人生心境

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造就的一生

我們運用短短的時間

了解了一個人物全新的世界和經歷

藉以審視自己 反省自己 改進而後蛻變

族群與國家: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(1683-1973)

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

就像我所說的 閱讀的美好

族群與國家: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(1683-1973)

台中水晶店也帶給我許多啟發

我不確定這本書能否也感動你

但是絕對足夠影響你

讓你更加成熟更能夠茁壯成長

下方也有連結和折價卷歡迎點擊~~~





小鴨 博客來e-coupon傳送門

族群與國家: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(1683-1973)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我的學思歷程7







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 8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「臺灣客家人的族群認同從何而來?」

本書採取歷史人類學的觀點,以六堆為研究對象,

重新思索近三百年來國家因素對臺灣客家族群認同形塑的影響。


六堆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客家聚落,也是桃竹苗地區之外的第二大客家聚居區。不過,「六堆」並不是一個可以在地圖上找到的地名,它其實是高雄市及屏東縣境內十二個鄉鎮的合稱。其地域名稱來自於清代當地人士組織的軍事性地域聯盟,至今還可清楚分辨不同地域的堆別。

本書採取歷史人類學的觀點與方法,試圖描繪及說明臺灣六堆地區的客家族群認同,如何經歷清帝國、日本到戰後中華民國三個不同政權的治理,在這近三百年的時間中逐漸形成與演變的歷史。臺灣客語群體的地方文化和認同在清帝國統治時期,已與其祖籍地華南社會存在差異。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,則使得臺灣「客家」的想像逐步形成,只是更大程度和語言文化聯繫起來,血統色彩則較為淡漠。而血統色彩強烈的所謂「中原客家」族群觀念,則是在進入二戰末期以及戰後,才逐漸深入臺灣社會。

本書特別著重在「族群」與「國家」之間的互動,作者在本書指出,國家既是行政治理的機構,同時也是文化理念的集合體,而族群意識的衍生和表達,深深地植根於不斷變化的國家意識當中。它並不僅僅透過制度性因素表現出來,亦透過禮儀和象徵表現出來。不同國家政權治理下的禮儀和文化元素,如何在臺灣六堆巧妙地、選擇性地納入歷史記憶的框架,成為晚近表達客家認同的方式,亦為本書的論述重心。

本書以六堆地區的客家族群為研究對象,探討當地客家文化及習俗,在隨著不同政權治理,從清領、日治到民國之下,因應時空背景及政策更迭,而衍生出不同的認同形式。作者並藉此闡述族群與國家之間的結構基礎。

名人推薦

本書透過各類歷史材料的蒐集與整理,將具體的人物行動與反應鮮活地刻畫出來,但是又往往經過不同材料的交叉比對分析,而不致流於只是當事者的片面說詞。這些嚴謹的鋪陳與論證,往往是以流暢而引人入勝的敘說方式進行,而不會流於一般學術論文的艱澀。這充分展現歷史人類學取向的優點。……這是一本論證嚴謹、又有相當可讀性的著作,值得向客家研究、臺灣研究的學者,以及一般讀者推薦。――王甫昌(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、《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》作者)

商品訊息簡述:

  • 出版社: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

    新功能介紹
  • 出版日期:2015/11/16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族群與國家: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(1683-1973)


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jzd79fz73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